未来十年中国乡村的三条出路,看看你们村走哪条路?
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文明古国,乡村曾经是中国社会的最核心要素。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狂潮下,中国的乡村正遭遇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,整个土地的肌理、产业的格局乃至社会的文明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谁都无法避免。工业文明、信息社会正在冲击着传统中国、乡土中国,而且在未来的十年里还会加快这个变迁的进程。那么,未来中国的乡村,那些实实在在地存在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数以百万计的村庄,它们将走向哪里?
第一条路:彻底都市化
随着城镇化浪潮,城市越来越大,城镇周边的乡村整逐步被城市和园区所蚕食,农村成为都市的组成部分,农田变成街道、楼房、商铺,农民成为居民。而且这部分的村庄大部分靠着卖地的收入一夜暴富,很多人“开着宝马扫大街”!这就像一个黑丝的幽默,失去了农民身份的人们获得了短暂的收益,但却把一个几千年来与土地关联的身份丢掉了,未来的路怎么样谁也说不清,不过,眼前的好日子确实是实实在在的。
第二条路:就地工业化
城市化的动力就是工业的发展,改革开放之后的沿海地区,以乡镇企业崛起为代表出现了一股乡镇地区就地工业的潮流,把沿海地区的乡村也变成了都市。当市场逐步厘清产权制度后,乡镇企业的风头虽然不再了,转化成私有资本后更有了对外扩张的动力,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私有化运动,这两股资本构成了内地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。内地中西部地区各个大小的城市、城镇都涌现了开办工业园区的热潮,放眼望去,国家级的、省级的各类高新区、经开区、加工区、保税区、园区遍布神州大地,而这些园区不知道蚕食了多少的乡村土地。
应该看到,在中国社会大体由工业化中期想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进程中,工业已经出现了后继乏力的趋向,虽然在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工业的助力,但就地工业化已经不是一个主要的选项了。
第三条路:现代农业化
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比起来,前提是土地规模化,以现代科技为核心驱动力,减少对人力的依赖。当前轰轰烈烈地土地流转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,政府也非常愿意看到农村走向现代农业的局面,解放农民、提高农业效率,形成“有农业无农民、有农地无农村”的局面。不过,这条路子现在也一些误区:以为美国式大农场与设施农业将成为根本出路。但是,中国不能照搬照抄欧美的经验。其一,中国人多地少、土地分散,注定不可能大规模农场化;其二,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,大规模土地集中也不适合政治国情,因为一旦经济波动,农民缺乏退路容易引发社会动荡。国情决定更适合发展中小规模的现代农业,向资源附加值要效益!既然中国农业本身难以完全纵向规模产业化,就必须横向整合各种产业、挖掘各种边际效益,提高资源附加值,这就是所谓“泛农产业”。延展到包括科技农业、创意农业、精致农业、乡村旅游规划等。
从网易养猪、到联想种猕猴桃、再到京东种植有机米,中小规模的精致农业目前成了中国现代农业的风口。
版权所有©江西省悬空栈道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: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冰溪镇汇鑫城3栋301室 技术支持: 备案号:赣ICP备16011525号-1